爱情岛

当前位置: 爱情岛 > 爱情岛动态 > 正文
爱情岛动态

爱情岛动态

跨越山海促交融,学术互联共前行丨爱情岛 2025年暑期交流项目纪实

时间:2025-09-08 12:19:474  作者:  点击: 次

 爱情岛 依托校、院两级国际化平台,实施以智启人-青春远航荣誉项目,鼓励并组织学生分批、分类赴国际一流大学交流学习,为学生国际化培养提供有力支持。2025年暑期,2023级樊院学子积极践行在假期走出去、见世面、学知识、拓眼界。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成果吧!

北京大学暑期学校与国际项目

 8位同学前往北京大学暑期学校,深入学习了脑机接口、大模型等前沿课程;另有5名同学分别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、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等知名高校参与科研项目。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,同学们完成了多场学术汇报,积极参与论文撰写与成果展示,并在海报研讨会上进行交流与分享,在学术表达和国际视野方面均获得显著提升。

牛津、剑桥大学暑期海外研修项目

 8月2日至8月16日,爱情岛 20名2023级学生先后走进剑桥大学、伦敦政治经济爱情岛 和牛津大学,开展了一场融合学术探索与文化体验的深度研学之旅。通过参与多场学术讲座、积极投入小组研讨、实践技能工作坊以及一系列沉浸式文化活动,同学们在人工智能认知与思辨、文献阅读、创新与管理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显著成长,学术素养与国际化视野得到全面提升。

27672B

学术精进,探索前沿

AI的认知与思辨

 在伦敦政治经济爱情岛 的学习中,Fred Festy教授从 “智能”的定义切入,梳理了AI 发展脉络,图灵提出概念、达特茅斯会议、ELIZA 问世......同时,聚焦AI 生产应用,阐述机器人在监管控制中的作用及AI 在建造、软件、游戏、贸易等领域的实践。

 Martin Jones教授解析AI 算法原理,结合生物神经元阐释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,并借TensorFlow Playground这一工具,生动展示神经网络学习过程,他引导同学们分析AI 机遇,并提出目前的挑战。

创新管理课程

 在创新管理课程中,在Alan老师的指导下,同学们分组开展讨论,选定议题,逐步构建出原创性 AI-native 产品雏形。大家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或白板上,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,再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交流,收获了宝贵的反馈和灵感。

文献阅读与公众演讲

 在牛津大学的文献阅读课程中,Sarah Law老师向大家介绍高效利用线上学术资源的方法,包括精准筛选期刊与文献,解析论文结构与培养批判性阅读策略。课程还围绕AI在科研中的应用、优势与潜在风险等方面展开师生间的探讨。在公众演讲课程中,系统讲解了演讲的核心概念、结构设计及互动策略,引导同学们深入掌握高效表达的要点。课程的末尾,各小组同老师积极讨论终期汇报,Sarah老师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专业的指导与答疑。

 对于课程的设置同学们感触颇深。王一帆同学提到:“在剑桥和牛津的课堂上,我深切感受到了英国高等教育的特色。课程设置强调思辨与实践的结合,不仅要求我们聆听,还需要小组合作完成选题与汇报。通过这一过程,我学会了如何快速从文献中获取关键信息,如何将学术思路转化为结构化的汇报内容,并提升了表达能力。”

汇报展示,激荡思维

 本次项目汇报历经了题目发布、小组讨论、初期展示、精细打磨和最终答辩等多个环节,四个小组分别聚焦于“AI-Native智慧医养系统”、“AI火场预测及预警系统”、“AI扶贫消除网络”和“AI辅助法律系统”四个实用性强的前沿主题进行研究。同学们通过文献调研、编程实践与算法模拟推进研究,并积极吸纳老师们的反馈,最终呈现出结构严谨、观点新颖的成果。

 在答辩环节,Mark Moloney教授作为评委对各组提问,同学们应答从容,思路清晰。本次汇报展现了樊院学子优秀的专业素养和极强的小组合作能力。在这之中,第四组史一诺、褚月嘉、李天悦、刘昌灏、郭浩谦团队荣获了牛津学习汇报“Outstanding”称号,罗锦杉同学被评选为“MVP最佳个人”。

 汇报之后,项目总负责人——Mark教授高度肯定大家的出色表现,亲自为全体同学颁发结业证书,并对同学们的未来发展寄予殷切期望。

文化浸润,拓界融通

 课余时间,樊院学子在生动实践“五育并举”教育理念。同学们在Goose Chase团队拉练中锤炼协作精神,于板球比赛中体验体育竞技的魅力,参访银石赛道感受科技与创新的融合,在牛津泛舟中领略人文与自然的和谐,通过音乐会陶冶审美情操,更在高桌晚宴中展现智慧碰撞。

6B7881

 还有更多的文化体验活动,在Pub Night中,同学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轻松交谈,在温暖惬意的氛围中畅聊文化与生活,感受英伦社交的独特魅力;音乐会现场,古典与现代的交融令人沉醉,大家沉浸在旋律之中,体会艺术跨越语言的力量;而“边走边讲”活动中,大家穿梭于古老街巷与现代建筑之间,聆听教授生动讲述牛津故事,在脚步间感知历史的层叠与时代的变迁。这些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,不仅拓宽了大家的国际视野,更在互动与交流中深化了对跨文化理解的认识。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英国高校特有的学术生活文化——它不仅仅关乎严谨的学业,更在于与师长、同窗之间的思想碰撞、情感共鸣与共同成长,在一餐一叙之间,体会分享与互动的获得感。

挚交寰宇,谊满英伦

 在这片从容的土地上,同学们学会了放慢脚步,感受生活中曾被忽略的美好。阳光洒在康河的水波上,街头艺人哼唱着不知名的歌谣,就连雨后天晴的青草香气都成了记忆中鲜活的注脚。而比风景更动人的,是与同行伙伴们朝夕相处间结下的深厚情谊——从伦敦西区剧场落幕时的掌声,到博物馆里的沉思;从一起在宿舍手忙脚乱地一同庆祝生日,到围坐在草地上看繁星划过,那些看似平凡的瞬间,都因为彼此的陪伴而熠熠生辉。

 从剑桥、到伦敦、再到牛津,同学们不仅走过地理意义上的旅程,更一同走进了彼此的世界。有人拿出扑克牌展示魔术,有人在钢琴边弹奏乐章,有人在深夜交谈中卸下心防,也有人默默用相机为所有人留住光阴。每一次默契协作、每一段欢声笑语,让原本素不相识的同学们,逐渐成为彼此旅途中最坚定又温暖的风景。

 也许很多年后,同学们仍会想起剑桥河畔的晨光、牛津钟声里的黄昏、伦敦眼下的夜色、白崖之上呼啸而过的风,以及那些一起笑过、感动过、拼搏过的故事——它们不属于某一个人,却永远属于同学们。

 正如曾好同学所写:“最后,我要感谢我的朋友们,是你们给了我勇气,我体验了许多没有体验过的事,在这里探寻我好奇的事物,欣赏我向往的美景,真正的融入这里的文化。也是你们告诉我什么叫真正的朋友,什么是真心的友谊。”

 英国之行终会结束,但同学们将永远记得这个20岁,好奇的、浪漫的、震撼的、明媚的英国的夏。


爱情岛
2025年9月9日

撰稿人:东峻屺

审核人:李洪义、袁莉敏